
關注官方微信
天天315維權
韓寨村像一座悄然綻放的花園
“白墻灰瓦紅腰帶”式的農居,庭前屋后的百果園,碎石鋪就的蜿蜒小路……行走在演集鎮韓寨村,你會有身處“世外桃源”的錯覺。
11月12日,“全國融媒體商丘行”采訪團來到韓寨村,在這里領略田園風光,觸摸耕讀文化,探訪鄉村振興背后的秘訣。□東方今報·猛犸新聞記者
付雨涵 宋迎迎/文 李新華
沈翔/圖
打造特色產業 讓村民吃飽穿暖還有零花錢
韓寨村,坐落在永城市演集鎮政府北部2公里的一個小村莊,地形平坦,雪楓溝穿村而過,氣候宜人。初冬時節的韓寨村,未改豐腴,大白菜青翠欲滴,門前的柿子樹掛滿“紅燈籠”,花卉種植基地品種繁多,競相開放……
“咱得讓村民吃飽穿暖還要有零花錢。”韓寨村黨支部書記周彥禮說,他們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戶9人,已全部脫貧。比如:安排66歲的高永敬在村里打掃衛生,為高永敬的兒子辦理了殘疾證并發放殘疾人補貼,對59歲的王永順進行科技培訓……為增加村民收入,韓寨村打造合作社,開展“訂單農業”規模化種植,把村里特色花生、小麥等農產品“糧袋子”變成“錢袋子”。
為照顧村里剩余勞動力,韓寨村大力扶持個人企業。“安民植物園、天成竹藝園等,都是村民個人搞的,壯大起來后,雇人啊、找幫工啊,都是農閑時村民的一條謀生路子。”周彥禮給采訪團記者算了一筆賬,就拿竹編來說,一般村民每天能編2到3個竹藝品,每個能賣20到30元,一天至少收入60元。
眾籌共建美麗韓寨 90歲老太太來捐錢
人在景中走,景因人而活。獨具特色的豫東民居,古樸的農家院坐落其中。村內有配套齊全的公共設施,文化廣場、小學、敬老院與一望無際的生態田園交相輝映,整個村莊像一座悄然綻放的花園。
“以前臟得很,水很臭,路也坑坑洼洼,哪有現在這么美。”66歲的村民王廷民提起以前的環境,直搖頭。如今,這里變化大得讓老爺子直言“就像生活在景區一樣”。
韓寨村是永城市第一批美麗鄉村建設試點,為把鄉村建設得更有活力,村民們你100、我200、他500,共建美好家園。記者了解到,就連90歲的老太太也捐來養老錢。在外創業的韓寨籍村民王安民更是捐資6.6萬,直言“看到家鄉的變化,真是高興”。
鄉風文明助振興 俺家院子千金不換
鄉村振興,鄉風文明是保障。村里變漂亮了,村民也文明起來了,宣傳文化墻、農村道德講堂等文明風尚工程也讓這里的民風愈加淳樸。韓寨村王大姐靦腆地說,“咱村是文明村,俺家又是星級文明戶,垃圾分類我還在學習,不能拉后腿。”采訪團記者了解到,目前,該垃圾分類試點已有63個會員,下一步要發展到300個會員。
振興鄉村,文化先行,今年,村里設立了知行讀書會,定期與當地村民、學生共同分享讀書故事等。知行讀書會會長尚明俠說:“把讀書會放在韓寨,主要是村里文化氛圍好。平時可以讓孩子們來讀書寫作業,還可以定期開展鄉風文明建設活動。”目前,讀書會已有會員900余人。未來,他們將帶動更多群眾養成愛讀書、善讀書的好習慣,讓知識助力鄉村振興。
初冬時節,嘗到鄉風文明帶來甜頭的王廷民,站立村頭池塘前,望著為凈化水質而栽種的鳶尾,反復跟采訪團記者說:“現在,俺村可比城里好,空氣新鮮、環境美,俺家的院子千金不換。”